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0419
100名医院健康职工定量超声骨量分布的调查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窦桂芝

    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990212 骨质疏松是世界范围内日益重要的医疗保健及社会问题,各种人群和地区都有发生,由于年龄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世界人口进行性老化预示着全球性骨质疏松及相应其它问题发生率的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医疗观念的转变,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及医技条件的改善,骨质疏松的诊断率将越来越高,从对我们医院在职及离退休人员一组的定量超声骨量调查分析中亦可提示一些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1.1 医院在职及离退休健康人100例,其中女性74人,男性26人,年龄为26~70岁,其中>40岁、<60岁32人,≥60岁26人,≤40岁42人,所有被测试者均经仪器自带问卷与用软件系统询问病史并除去骨代谢病,内分泌病,如:甲亢、糖尿病、甲旁亢等,骨折,妇产科疾病,如:乳腺疾病、卵巢疾病、子宫疾病。询问生活习惯如:运动、吸烟、喝牛奶、是否吃肉类等,女性月经史、妊娠史、哺乳史等,排除重的心、肝、脾、肺、肾等疾病,半年内服用激素及影响钙磷代谢的药物者。
, http://www.100md.com
    1.2 测量方法:采用Soundscan-2000型(以色列Myriad公司)定量超声骨量分析系统,被测试者取仰卧位,探头放置于踝中部和胫骨顶部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皮肤表面处,采用标准超声凝胶以保证接触良好,测量指标采用超声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SOS)(m/sec)与峰值骨量比较的SOS含量百分比(Age Matched,AMx%)和低于正常峰值的标准差(SD)。

    1.3 统计学处理,测试所得有关数据均进行t检验。

    2 结果

    年龄与SOS、AM、SD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医院职工的不同年龄的健康人群的SOS、AM、SD有显著差异(P<0.01),40岁以上的尤其是60岁以上,测试者SOS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表1 100例医院正常职工定量超声骨量分析表() 组别
, 百拇医药
    n

    年龄

    SOS

    AM

    SD

    ≥60岁

    26

    64.69±4.34

    3788.02±98.18

    94.98%±2.85

    -1.72±0.88

    >40岁<60岁

, 百拇医药     32

    53.8±5.47

    3822.38±178.46

    96.13%±4.19

    -1.43±1.36

    ≤40岁

    42

    37.1±6.8

    3919.00±64.89

    98.52%±1.60

    -0.55±0.6

    注:t检验 P均<0.01
, 百拇医药
    表2 被测试者的定量超声骨量SD分布表 组别

    n

    ≤-1.0

    >-1.0<-2.0

    ≥-2.0

    ≥60岁

    26

    6

    9

    16

    >40岁<60岁

    32

    17
, http://www.100md.com
    2

    8

    ≤40岁

    42

    33

    9

    0

    合计

    100

    56

    20

    24

    3 讨论

    根据骨组织的生理发育过程,骨组织的骨量峰值,一般在20~30岁左右发育完成,经过一段短暂(10~15年)的稳定以后,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与年龄相关的骨质丢失,目前已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证实,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就我们的测试资料亦表明,即使是在大城市的生活环境中,且大部分被测试者都是医护人员,他们对骨质疏松的形成因素,预防均有一定知识的情况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仍占24%,骨密度偏低的发生率占20%(注:骨质疏松标准为>-2.0SD,骨密度偏低的标准为-1.0~-2.0SD),两者相加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约为44%,而全部骨质疏松症均在>40岁年龄组,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普遍存在多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对钙摄取减少,又缺乏补充,户外活动减少,皮肤内自生维生素D能力减弱,激素水平下降,缺乏运动,营养结构不合理及不良习惯,如大量饮茶,吸烟等有关。总之,骨质疏松发生率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其形成因素及危害,并重视其预防及治疗,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公众的骨代谢状况。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森进浩世.骨质疏松症的病志、诊断与治疗.日本医学介绍,1996,17(2):51.

    2 Rubin CT,Pratt GW,Porter AI, et al.The use of ultrasound in vivo to determine acute chang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one following intense physical activity.J Biomech,1987,20:723.

    3 Consensus Development Statement.Who are candidat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osteoporosis.Osteoporos Int,1997,7:1-6.

    4 福永仁夫.骨量测量的最新进展.日本医学介绍,1996,17(2):52.

    5 Graven JD,Constantini MA,Greenfield MA,et al.Measurement of the velocity of ultrasound in human cortical bone and its potential clinical importance,an in vivo preliminary study.Invest Radiol,1973,8:72.

    6 Centrella M, 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gene family members and bone.Endocrine Rev,1994,15:27., 百拇医药